2022年11月22日,《中国自然资源报》第1176期测绘版头条发表文章《高原小城变身美丽“香巴拉”》。
乡城县小村镇一瞥
位于川西高原的乡城县,是一个美丽的藏乡小城。这里一个个新村依山傍水,一栋栋新居装点着绿水青山,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一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乡城大地徐徐展开……
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是国家级贫困县,群众因病、因残、缺资金、缺技术、发展条件受限致贫等现象突出。如今,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多年来的定点帮扶下,乡城县不仅实现了小康生活,而且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测绘赋能,让乡城更加智慧
不久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到乡城县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调研,并向乡城县委县政府移交乡城县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影像及县域图等测绘成果。
“乡村振兴同样需要‘精、细、准’的‘绣花’功夫,这正是我们测绘工作的职业特点。”该局局长杨宏山在成果移交会上说。
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倾注匠心,多年来在城镇规划、旅游开发、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持续为乡城县提供精准测绘服务。
“2016年3月,局里启动‘智慧乡城’建设,并组建技术团队到乡城实地调研。”参与该项目建设的技术人员李革说。
2013年,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数字乡城”建设,2016年又投入338万元启动“智慧乡城”建设,经过8个月攻关,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时空信息云平台——“智慧乡城”,完成了“一村一新图”“一村一设施”以及智慧旅游、精准脱贫信息管理、地下管线管理等示范应用,为乡城县脱贫攻坚绘好了“底图”、建好了“档案数据库”。
“除了乡城,测绘技术助力精准扶贫的力量在广元、宜宾等地也同样得到应用。”李革介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研发的“地理信息﹢”精准扶贫地理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驻村干部动态管理考核和驻村干部与贫困户互动,使帮扶情况实时可见、帮扶进度动态监控,还搭建了贫困户和社会公益力量及时互通互联的信息平台,引导社会力量精准参与扶贫。
不仅如此,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还根据当地政府部门和乡镇需求,多次完成旅游地图绘制与规划测绘。这些测绘成果和平台系统为乡城县信息化建设、城镇化建设与管理、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了精准的测绘地理信息支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企业助力,产业结出致富果
乡城是藏语“卡称”的汉语音译,意为“手中之佛珠”,因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像一根丝线把坐落在沿河两岸的白色村寨连在一起,犹如串串佛珠而得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城县立足“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发展一项产业整村脱贫”的思路,在产业发展中以“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开展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发展牦牛、藏系绵羊、酿酒葡萄等种养专业合作社组织。如今,种养业、中藏药业、旅游业、文创产品开发、新能源开发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还鼓励测绘企业参与帮扶,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组织了“测绘企业家乡城行”活动。
“这里的苹果清甜爽脆,口感很好,但因交通等诸多因素,销售一直是个大问题。”在乡城县香巴拉镇东宫村考察的一家测绘企业负责人说,苹果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村民增收就无从谈起。
经过考察,他们发现东宫村、马色村、巴麦村的村民有很强的电商平台搭建和农副产品销售需求,而信沟村、沙孜村、郎冲村、克麦村则在藏乡特色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有需求,当地的核桃基地、水磨建设等也需要资金和技术扶持。
在测绘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宣传带动下,一批社会爱心企业也纷纷加入。仅电子商务方面,乡城县就建成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及站点50多个,培训服务3000余人次,有些企业还在此布局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使当地产业支撑脱贫奔康的能力显著增强。
站在山腰极目远眺,蜿蜒的硕曲河从县城旁静静流过。曾经荒芜的山坡,种满了绿色菩提,茁壮的秧苗生机盎然。“以前靠挖虫草松茸挣钱,现在家里卖菩提子和到菩提公司加工菩提,一年收入能有10万元以上。”村民地色拉姆不停地感谢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生态着色,香巴拉变得更靓更美
乡城因独特的自然生态,拥有别具一格的藏乡田园景致,被誉为“康巴江南”。目前,乡城县正在着力打造“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的旅游金字招牌。
“乡城把整个县域都当作旅游目的地来打造。”谈及农旅融合,乡城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率先在全州实施藏房木材替代、全面禁伐,全面停止水电开发;实施城市规划调整,保护“一半田园一半城”的田园风光,让全县的雪山、湖泊、森林、田园得到最大保护,让人回归自然。
七八月份水果上市的旺季,也是信沟村生态农庄最为繁忙的季节。在信沟村的水果采摘园里,许多游客拎着篮子边采摘、边品尝,忙得不亦乐乎。
同样是这片坡地,以往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晴空万里,美不胜收,但土壤贫瘠,种不出太多粮食,人们闲来无事聚在一起,席地而坐,当地人称之为‘耍坝子’。”当年在信沟村驻村帮扶的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科科员易鹏回忆说。他到村里后,考虑到村里的交通条件和自然生态情况,决定因地制宜打造一个集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过程并不顺利,老百姓普遍不理解,没有积极性。”易鹏说,后来经过反复引导,村民才逐渐接受并参与进来。如今,每到水果成熟季节,这片40亩的水果采摘园都会吸引大量游客,销售火爆。
像易鹏这样的驻村干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向乡城县派驻了27名。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该局300多人次参与扶贫工作和技术指导,实施扶贫项目50多个,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累计6000多万元,为乡城县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帮扶,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驻村干部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在青德镇,一场“笑宴”正在进行。“笑宴”是乡城民间传统文化,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而让人笑声不断。过去因为穷,“笑宴”曾一度消失。“现在日子好过了,大家的笑声又回来了。”青德镇布机村村民克称说。
如今的乡城县,乡村振兴大幕已经开启,一件件民生实事正在落地开花。“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杨宏山说,“相信明天的藏乡田园将更加山清水秀、富庶多彩。”
(作者:庄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