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机关第一党支部由学会办公室、国土测绘处、规划财务处、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共四个处(室)组成,共有职工29名、党员23名。近两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理论素养,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支部注重支部党员政治素养的提高,组织支部党员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学习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测绘局长会议文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读本等。由于支部所在处(室)业务工作繁忙,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支部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等,并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用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指导实际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党员政治立场坚定、素质品德优良、工作任劳任怨,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中的多名党员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局先进工作者、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支部连续两次被评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在支部先进党员的带动和影响下,职工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支部认真制定党员发展计划,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要求,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刚来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对发展的新党员严格按照程序,严格审查、党员大会讨论,确定已达到党员标准,才能成为预备党员。对于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志,确定培养联系人,定期与他们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查找问题、指出今后努力方向,促进他们积极进步。
三、积极开展活动,密切党群关系
支部一直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切实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支部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集体活动,如登山、健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实现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及到社区开展双报到、党员义工日活动等。组织党员群众积极为灾区捐款,组织党员上交特殊党费。特别是到驻地的成都市肖家河联谊社区开展的双报到活动,走访慰问了对点帮扶对象,为他们送上了油、米等慰问品以及慰问金。党员义工日活动时,在结对帮扶的帮扶户家中,党员志愿者们帮他们打扫卫生,与他们拉家常,增进了交流,拉近了感情。2014年4月,又捐助了8000元现金送到四户帮扶户手中。
四、脚踏实地工作,努力实现测绘强国梦
(一)基础测绘、国情普查序时推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顺利完成国家基础测绘生产任务。主要有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927工程、基础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与更新、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项目等。
二是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国务院普查办安排的普查试点工作。完成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部署、组织领导机构组建、普查实施方案制定、印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定普查总体工作计划、编制普查资金需求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制定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编发普查工作简报、征选27家专业队伍等工作,并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急需区域,优先安排芦山地震灾区、成渝经济区成绵乐发展带、天府新区、四川省环渝区块等5个市(区)开展普查工作试点。普查工作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21个市州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项目已全部纳入数字城市建设计划,8个市州已完成项目验收工作,先期完成的数字城市建设的市州,全部实现与天地图•四川的互联互通;序时推进成都、巴中、达州、雅安数字城市项目建设,已完成建设任务,计划于2014年初组织项目验收。广元市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前期立项已结束。
四是加强省市对接。与宜宾、广元、凉山、眉山等市州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元市级财政投资3000多万元开展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工作。宜宾市、县两级财政投资3000多万元加强川南经济发展高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基础测绘保障。资阳、凉山、眉山、甘孜、泸州等市州正在按照“突出特色,明确亮点,需求对接,分步推进”的要求积极推进,目前都以明确合作意向,并都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另外,还完成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专用图测制,结合扶贫工作开展了乡城县数字城市建设、海伦市地下管线测量,开展了地理省情监测。积极促进市(州)级基础测绘工作,加大了对市(州)县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实施的指导与督促力度。
(二)财务规划科学,保障全局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沟通与协调,落实规划资金。加大“十二五”规划资金和国情普查资金的落实力度,积极与省财政厅、发改委、国土厅沟通和协调,达到预期目标。编报《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项目支出预算方案》,组织完成《四川芦山“4•20”地震测绘地理信息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写和专家评审,组织编写上报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资金需求预算等。
二是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经济激励机制。组织编写并出台《四川省公共平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资金管理办法》。督促局属单位制定、修订财务制度,主要有《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财务(暂行)管理办法》等16个管理规定和办法等。会同人事处修订了《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单位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办法》。制定局属单位2013年度经济考核指标(签约数),完成《工作目标责任书》拟定,落实经济倍增计划,完善经济激励机制。
三是完成预、决算工作,并加大力度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高质量完成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连续7年被国家局评为先进单位。加大力度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在国家局系统内及中央在川单位的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三)加强测绘科技创新,推动测绘科技进步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狠抓重大科技项目落实。修订发布了《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细则》。全面推进科技项目申报、验收文本的格式规范化等基础性工作。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工作。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围绕导航与空间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的突破。围绕国家和地方基础测绘、重大测绘工程开展技术研发。获得了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2项、省测绘科技进步奖6项。
二是加强交流、合作与宣传。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陆续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省科技厅、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九洲电器集团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目前共签订了18家战略合作协议,扩大了开放合作,逐步呈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态势。协助国家局承办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成都论坛,接待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产业界近200来宾。同时邀请与会嘉宾近90人到我局观看“4•20芦山地震应急测绘”、“省应急测绘指挥平台建设”宣传片以及我局的先进装备、科研成果和测绘成果。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装备和最新研发产品”为主题内容参展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西部博览会、以“地理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为主题内容参展2013年中国(四川)国际智慧城市及物联网展览会。派遣14人次赴国外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协助开展培训并承担两期培训任务。
(四)加强学会建设,搭好全省学术交流平台
近两年来,发展测绘学会新会员109名、增补理事9名,常务理事7名,单位理事8名,目前我省共建立了市(州)级测绘学会(协会)8个。重新组建了房产测绘专委会,目前我会共有10个下属专委会。协办了“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成都论坛”,承办了“天地图•四川”进高校应用开发大赛。组织开展了2011-2013年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推动全省测绘科技进步。按时按期编辑、出版、发行《测绘》期刊。参加了中国测绘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在会上,我会被表彰为2010-2013年度先进集体,秘书长获2010-2013年先进个人,我会有4人当选为中国测绘学会理事。